联系人:郝勇生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1990年经国家教委和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及国内配套资金,在东南大学建立的国内高校中唯一专门从事移动通信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于1995年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并开放运行,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和专门人才的培养方面成绩斐然,目前已成为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的移动通信科研机构。
目前实验室主任由IEEE Fellow、国家863计划“十二五”宽带网科技专项首席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尤肖虎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信部通信科技委主任、国家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总体专家组技术总师、CNGI专家委主任邬贺铨担任。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70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26人,讲师12人,博士后23人。实验室现有博士研究生125人,硕士研究生361人。本年度发表了学术论文375篇,其中学术期刊论文252篇,会议论文123篇。SCI检索论文226篇(其中国际权威IEEE论文179篇),EI检索论文145篇。专著3本。本年度共获得授权专利105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103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
实验室近三年度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共182项,国际合作项目共14项,横向合作课题共103项。在182项省部级以上项目中,国家973计划项目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7项(含杰青优青项目3项、创新团队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项,基地和人才专项1项,国家级其他项目14项,省部委项目共44项。本年度邀请外籍专家来实验室进行访问讲学67人次。实验室定期发布“开放课题指南”,与承担开放课题研究的海内外学者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
实验室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宽带无线传输理论与多址技术、现代信号处理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移动通信网络与系统理论及应用、短距离无线通信与泛在网络、信息理论与编码等。多年来,本室以基础理论研究见长,每年均在国际著名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一批较有影响的论文,所培养的一批人才已成为国内外移动通信领域的著名专家。
近三十年来,本室一直走在国内移动通信研究开发的前列。继1996年参与完成国内首个GSM试验系统的研制开发、1998年完成国内首个CDMA实验系统研究开发之后,又于2002年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制开发项目”,与一批企业和高校合作,在国内首次成功地进行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现场试验。该项目被两院院士评选为“2002年度国内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并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本实验室为第一获奖单位。本实验室所发明的“基于多径能量窗的CDMA接收技术”系列专利技术,在宽带CDMA移动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荣获2004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起,本实验室又牵头承担了国家八六三“十五”重中之重课题“B3G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网络关键技术与试验”及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于近期完成了国内首个第四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试验系统的研制。实验室完成的“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是移动通信领域2002年到2012年唯一的一个国家一等奖,也是江苏省第一次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011年度,本实验室获得国际通信领域有重要影响的IEEE莱斯论奖。2014年,“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与分布式组网”项目获2014年度陈嘉庚信息技术科学奖。该成果为分布式多天线技术这一新兴的组网方式提供了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我国第4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实验室为我国移动通信核心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八六三集成电路重大项目的支持下,与企业合作,分别于2003年2005年研制成功了国内首个符合cdma2000和WCDMA国际标准的手机基带处理专用芯片,相关产品已推向市场,产生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实验室先后牵头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第三代移动通信研究开发重大项目、FuTURE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未来移动通信基础理论技术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IMT-A无线组网技术研究开发课题等重要科研任务,在多径能量窗的CDMA接收、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分布式组网等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历次升级换代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方面,实验室与爱立信、诺基亚、高通、摩托罗拉、西门子、富士通、都科摩、阿尔卡特-朗讯、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凯撒斯劳滕大学、佐治亚理工、加州大学、南加州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伦敦大学、特拉华大学、瑞典皇家理工、乌普莎拉大学等多家国外企业、研究所和大学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在国内科研合作与交流方面,实验室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华为、中兴通讯、大唐、展讯等多家企业以及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实验室的开放课题覆盖了国内数十所高校和研究所。
主办单位:营口市科学技术局 服务咨询:0417-2833747
地址:辽宁省营口市站前区少年宫里学府园A4
技术支持:科易网